随着AI硬件革命纵深发展,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正呈现多维度复苏态势。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VR/MR头显出货量达960万台,同比增长8.8%,VR/MR市场规模重回增长区间。
步入2025年,AI大模型与光波导、MicroLED等显示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推动智能眼镜从娱乐工具向生产力工具加速进化,一场围绕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的“百镜大战”已然拉开帷幕。
1·消费电子产业澎湃:AI×元宇宙的星辰大海
在消费电子产业迈入大模型时代的转折点,行业正经历从单一终端向多元终端生态的范式重构。
一方面,智能手机作为核心硬件产品,仍是AI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据市场调查机构IDC最新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2.6亿部,同比增长2.3%,将是继2024年增长6.1%之后,连续第二年实现增长。展望后续,AI技术与智能手机的融合还将持续深化,由此也将持续推动高性能声学传感器、扬声器等精密零组件的市场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AI技术的端侧落地催生了丰富的包括智能眼镜等在内的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形态和使用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AI与元宇宙的协同演进已形成深度互嵌的共生关系,二者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融合构建起虚实世界的双向通道。
作为元宇宙的智能中枢,生成式AI通过深度学习与多模态理解能力,为数字身份创建和虚拟环境搭建提供智能化支持。从3D场景渲染到实时交互驱动,从智能计算到数字资产管理,生成式AI持续输出高质量的文本、图像和视频内容,打造沉浸式的直播与社交场景。AI赋能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识别技术让虚拟角色具备拟人化的交流能力,显著提升了用户在元宇宙中的互动体验。
此外,AI还正在不断拓展元宇宙的想象边界,当前最具想象力的当属AIAgent的发展。以Virtuals开发的AI角色Luna为例,这个游走在Web3.0元宇宙中的数字生命体,能够自主运营多个社交平台账号,通过发布内容、回复评论和直播互动等方式与用户建立联系。更重要的是,Luna在持续的社会化交互中不断学习和进化,展现出数字智能体独特的成长轨迹。这种动态演化的特性,正在重新定义我们对于虚拟存在的认知。
这种共生关系同样体现在元宇宙对AI的反哺机制中。元宇宙构建了一个动态演进的数字生态系统,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多维度的成长养分。在这个虚实交融的空间里,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和环境交互信息构成了丰富的训练样本库,使AI系统能够在接近真实世界的复杂场景中持续优化算法模型。元宇宙的虚拟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AI试验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仿真环境,元宇宙不仅能够完整复现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则,更能突破物理限制创造极端测试条件。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验证平台,为AI应用的迭代升级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沙盒环境。
AI与元宇宙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催生新一代人机交互介质的爆发式增长。作为连接虚实世界的神经接口,智能眼镜的爆发直观印证了AI与元宇宙协同发展的产业势能。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210%,总量首次突破200万台大关。Counterpoint Research同时预计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在未来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5年将实现60%的同比增长,并在2025年至2029年期间维持超过6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面对这一行业发展的黄金窗口期,传统手机厂商、互联网巨头、VR/AR企业、AI创企及跨界玩家展开多维竞合,拉响“百镜大战”。
华为推出HUAWEI Vision Glass,其下一代AI眼镜将整合鸿蒙生态,借助盘古大模型与鸿蒙系统,其2299元智能太阳镜则主打商务场景;小米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量产AI眼镜,目标销量30万台;天猫精灵硬件团队与夸克产品团队融合运作,重点布局包括AI眼镜在内的新硬件方向;字节跳动旗下VR品牌PICO继2024年下半年推出MR一体机PICO 4 Ultra后,字节跳动传出2025年4月要量产AI拍摄眼镜——闪极“拍拍镜”A1,该产品已支持接入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精灵硬件团队与夸克产品团队融合运作,重点布局包括AI眼镜在内的新硬件方向。根据智研咨询的预测,2025年将有更多的大厂入场竞争,推动AI眼镜的发展趋向成熟。2025年主流厂商将完成产品场景验证,市场进入规模化放量阶段。
哪个终端厂商能在“百镜大战”中占据战略制高点,答案我们未可知。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有一个角色却显得相对稳固,那就是底层技术与生态提供商。以歌尔股份为例,其为AI眼镜与VR/AR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生态支持,是推动AI技术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歌尔股份是Meta Quest Pro、索尼PS VR2等顶级产品的独家代工商,已在VR/AR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占据全球中高端虚拟现实头显70%的市场份额。
歌尔股份有望在接下来的“百镜大战”亦担任重要的角色。根据供应链消息,歌尔股份已与小米等厂商达成战略合作。据悉,小米联手歌尔股份开发全面对标Meta与雷朋推出的“Ray-Ban Meta”的AI眼镜,内部对首款 AI 眼镜的销量预期为30万台。
歌尔股份有望凭借着技术纵深度与生态构建力,引领下一代人机交互的范式重构。
2·?生态卡位,歌尔构筑稳固护城河
站在当下来看,在AI、元宇宙等新兴领域的前沿地带,硬件代差正在演化为生态主权之争。
如今消费电子领域的竞争已并非简单的硬件堆叠,而是生态系统的全面较量。技术生态决定了元宇宙的运行效率,用户生态决定了市场规模,而内容生态则决定了用户粘性与商业价值。
在这一背景下,歌尔凭借其在硬件制造、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上的优势,正在成为AI与元宇宙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者。
可以看到,从Sip封装到声学技术,从AR光学微显示到智能感知,歌尔在硬件层面构建了深厚的技术壁垒,同时围绕产业生态构筑了一条隐蔽而坚固的护城河。
SiP 模组是异构集成的电子系统,是将芯片及被动器件整合在一个模块中,达到缩小功能模块面积、提高电路系统效率及屏蔽电磁干扰等效果。通过微小化技术,可以减小大多数电子系统占用的尺寸和空间。
在元宇宙设备中,这一技术尤为重要。例如, VR/AR设备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集成高性能处理器、传感器、存储器等复杂组件,而Sip封装能够完美解决这一难题。歌尔通过与全球顶尖芯片厂商的合作,不断优化Sip封装工艺,为元宇宙设备提供了更小尺寸、更低功耗、更高性能的解决方案。
其次,声学技术方面。作为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的核心之一,歌尔在声学领域的技术积累深厚,尤其是在空间音频、降噪与语音交互方面。通过自主研发的多麦克风阵列技术,歌尔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语音识别与降噪,为用户带来清晰的语音交互体验。
此外,其空间音频技术能够模拟真实的三维声场,让用户在虚拟世界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听觉效果。这些技术不仅应用于VR/AR设备,还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领域,为歌尔构建了强大的生态协同效应。
光学微显示同样也是元宇宙设备的核心之一。歌尔在微型光学显示模组的研发上投入巨大,尤其是在Micro OLED、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更低的功耗与更小的尺寸,为VR/AR设备的轻量化与高性能提供了可能。同时,歌尔还通过与全球领先的显示技术厂商合作,推动光学微显示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进一步巩固其在元宇宙硬件领域的领先地位。
歌尔的成功不仅在于硬件技术的突破,更在于其围绕产业生态的深度布局。通过与全球顶尖科技企业的合作,歌尔参与了多个元宇宙生态的构建。例如,其为Meta、索尼等头部厂商提供核心硬件支持,同时与内容开发者、云服务提供商等生态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元宇宙生态的繁荣。这种生态协同效应不仅提升了歌尔的市场地位,还为其带来了持续的增长动力。
3·结语:技术复利曲线的临界点到来
回望过去一年,在AI的推动之下,消费电子开始多边复苏。歌尔股份在VR、AR、智能可穿戴等细分产品线业务均持续取得突破,业绩重回增长轨道。财报显示,2024年,歌尔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009.54亿元,同比增长2.41%;归母净利润26.65亿元,同比增长144.93%。
站在当前AI、元宇宙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节点上,歌尔有望迎来技术复利曲线的临界点。从技术储备厚度来看,歌尔在Sip封装、声学、光学微显示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已经为其构建了深厚的护城河;从生态转化效率来看,歌尔通过与全球顶尖企业的合作,有望进一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展望未来,歌尔有望在AI与元宇宙的浪潮中实现估值重估,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全球化再均衡之下,市场的短期震荡调整是恐慌情绪的必然反应。然而,若将视野拉长至更宏大的时间维度,科技与人工智能无疑仍是未来发展的核心主线,而那些在此领域占据龙头地位的企业,充满了无限的发展潜力与希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