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恒创智行:商用车EMB产业化发展

头条 2024-09-18 12:40:15 来源:盖世汽车  阅读量:13488  

2024年9月13日,在盖世汽车第四届商用车自动驾驶大会上,恒创智行电控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研发项目总监胡立闯详细阐述了EMB作为商用车制动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其不仅摆脱了传统气制动的束缚,更在响应速度、制动精度及安全性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胡立闯进一步指出,恒创智行经过近七年的潜心研发与验证,已成功开发出具备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特性的EMB产品,并在社会道路上完成了真实路测,展现出卓越的性能与可靠性。

恒创智行电控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研发项目总监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EMB量产准入法规重点及产业化推进

恒创智行前身为瀚德万安,自2023年起启用新名,总部设于浙江绍兴诸暨,并在上海嘉定设有技术研发中心(博瑞轲)。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公司深耕商用车EMB领域,现聚焦于EMB的产业化推广与量产准入,同时应对相关法规挑战。恒创智行始终致力于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通过VAVE工程等手段,确保EMB产品竞争力与市场适应性。

EMB系统由执行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及智能电动踏板三大模块构成,我们称之为“小三电”,其优势在于快速响应、高效制动、安全保障及高精度控制。

在商用车领域,EMB产品涵盖三大主要规格,已针对19.5寸与22.5中型车辆完成DV验证,覆盖20吨以下车型,并正推进60吨牵引车/挂车的验证,预计明年完成全系列DV验证,满足量产准入。我们的解决方案覆盖两轴至多轴车辆,致力于与主机厂合作,提升客户体验与产品价值。

EMB系统精炼为三大模块:电子制动踏板、桥控模块、执行单元(电机、电控、电源管理三合一)。预计今年6月实现小批量量产,同时积极探讨商业化运营中的法规事宜。

目前,产品已经过严苛的测试,包括250万次耐久试验、高低温测试、强化道路及EMC测试,确保性能稳定可靠。2023年冬标验证了ABS、制动力分配、失效模式及辅助制动等功能,展现了对智能驾驶的适应性。

EMB是智能驾驶的基石,我们基于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从开发之初便着眼未来,布局L3及以上智能驾驶功能,具备从紧急制动到智能驾驶跟车制动的全方位设计能力与软件储备。

我们EMB在社会道路上进行了近200公里的实地试跑,展现了卓越性能。冬测中,我们成功通过EMB制动力分配解决了单点失效导致的跑偏问题,验证了其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

产业化方面,我们已布局商用车EMB产线,年产能达3万套,涵盖智能踏板、桥控模块及卡钳模块,实现全机械化装配与检测。同时,我们商乘并行,将商用车EMB的成功经验拓展至乘用车领域,预计年内完成专车测试,明年推出完整解决方案,并与多家主机厂合作进行前期验证。

在乘用车EMB开发中,我们融合分布式与集中化控制策略,针对感知系统及ESC车身稳定系统进行了深入开发与验证,提升自学习能力。无论是硬件积累、底层软件还是应用软件,恒创智行都拥有丰富经验。我们相信,在乘用车领域将为主机厂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EMB量产准入法规重点内容探讨

在商用车EMB领域,我们首要关注的是EMB法规。鉴于其安全属性,法规制定尤为重要且需先行。中国法规常随产品发展而完善,与欧洲先法规后产品的模式不同,我们正积极与国际接轨。瀚德万安前身作为瑞典企业,深度参与欧洲法规制定,原预计EMB法规2023年试运,但因故滞后,预计明年将有清晰草案。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我们始终对EMB的商业化充满信心,与主机厂进行密切合作,2020年已制定团标,2021年产品通过工信部备案,实现商业化,并从一代升级至二代。

EMB与传统气制动本质区别在于动力源:气制动依赖空压机、储气罐等,而EMB则依靠电池。未来,EMB的能量管理与控制将成为法规焦点,我们正致力于此领域的研究与验证,以确保产品合规并推动产业发展。

能量管理涉及能量要求、显示与报警,需法规明确界定。电池管理尤为重要,因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衰减影响性能。我们的超级电容组经严苛测试,低温下仍保高性能,确保系统稳定。

除此之外,“8+1”制动能力也是法规焦点,即在无动力源时仍能确保安全制动。我们已进行大量试验验证。未来,法规将更多关注功能安全与冗余设计。

我们参照欧洲ECER13标准,强化EMB的能量管理与安全冗余。产品设计中,无论软硬件均实现双冗余,确保单轮或多轮失效时的制动安全。通过全面验证,我们已获得ISO 26262功能安全认证,并持续进行设计与储备,以满足未来需求。

电控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研发项目总监胡立闯于2024年9月13日在盖世汽车第四届商用车自动驾驶大会发表的《商用车EMB产业化发展》主题演讲。)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分享:

weixin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