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暑气渐浓,培小文青苗燎原队的支教老师们步履不停。7月7日,他们穿梭于支教点周边的街巷里弄,以实地走访的形式开展普通话推广调研问卷发放工作,并深入部分学生家中进行家访。这场贴近群众的实践活动,不仅收集到了关于推普工作的宝贵意见,更在与家长、街坊的深度交流中,凝聚起家校共育的温暖共识。?清晨的阳光刚为老街镀上金边,老师和同学们便带着精心准备的调研问卷与推普宣传手册整装出发。从晨光熹微的菜市场到午后纳凉的居民楼下,从热闹的临街商铺到静谧的居民院落,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面对初次见面的家长,大家先是耐心说明来意,用温和的语调解释推广普通话对孩子学习成长、家庭沟通乃至社会交往的重要性;遇到年长的街坊,便放慢语速、清晰表述,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被准确理解。

走访中,不同群体的声音勾勒出推普工作的多元图景。在菜市场,老师们向忙碌的摊主耐心解释问卷内容,听他们讲述“会说普通话,能吸引更多外地顾客”的切身体会;在社区广场,与乘凉的街坊邻里围坐交谈,记录下他们对“希望孩子从小说好普通话,未来走得更远”的朴素期待;在沿街商铺,店主们主动分享“普通话是生意场上的‘通用语’”的经验之谈。一张张问卷的填写,一句句真诚的交流,让推普工作的方向更加清晰——既要立足实际需求,也要融入生活场景。

调研问卷的设计兼顾实用性与针对性,既包含“家庭日常沟通语言”“孩子在校普通话使用频率”等基础问题,也设置了“对推普活动的期待形式”“认为最需要提升普通话能力的场景”等开放性题目。在填写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们全程陪伴指导,遇到识字不多的居民,便逐题朗读、代为记录,确保每份问卷都能真实反映受访者的想法。?结束问卷调研后,老师和同学们按计划前往部分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推开家门,迎接他们的是家长们热情的笑脸,质朴的举动中满是对支教工作的认可与期待。在交流中,家长们纷纷表示,支教老师的到来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尤其是普通话教学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他们主动提出,愿意积极配合支教队的工作,在家中鼓励孩子多说普通话,与老师共同督促孩子的学习成长。



夕阳西下,问卷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与居民们真诚的笑容,共同构成了这个夏日里最动人的风景。推普之路虽远,行则将至;青苗之力虽微,聚则燎原——这场始于街巷的行动,正以星火之势,点亮更多人对畅通沟通的向往。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