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天文科学教育:培养更多青少年仰望星空

教育 2022-09-16 10:29: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16129  
天文科学教育:培养更多青少年仰望星空

天文科普教育:培养更多青少年仰望星空。

天文学是科学教育的最佳切入点。自古以来就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心,天文学作为六大基础学科中唯一没有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学科,可以摆脱现有学科教育范式的束缚。

“中国14亿人口中专业天文学家不到3000人,相当于每46万人就有一个天文学家。”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天文科普教育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刘继峰呼吁,“我们希望在未来10年内,将中国的专业天文学家数量增加到1万人。如果保持目前每年300人的增长速度,这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为进一步推动天文科普教育,在本次研讨会上,全国专业研究机构和专业天文学家团体共同推进天文科普教育联盟建设。“我们只是希望形成合力,整合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等资源。,打通天文学家、科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渠道,以联盟为连接器,真正将学生与科学教育连接起来。”南京大学教授李向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通过科普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天文学到底是干什么的,让更多人投身天文研究,同时也可以储备后续人才。”

天文学是科学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什么比宇宙更大?”“太阳为什么不落?”"火星上有植物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吴相平在云南做科普报告时,遇到了纳西族小学生的一系列提问。这些奇怪的问题,吴湘平经历过很多次。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孩子很天真,对世界充满好奇,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这种好奇心,通过科学教育告诉他们科学知识、思想和理念,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之火。”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在吴相平看来,科学教育不是“科学+教育”,也不是“科学教育”。而应该是注重思维方式,承担知识拓展和知识整合功能的养成教育。

与会专家认为,天文学是科学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因为它激发了人类自古以来的好奇心,而天文学作为六大基础学科中唯一没有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学科,可以不受现有学科教育范式的束缚。

天文科学教育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

近年来,许多中小学购置了天文观测设施,开发了校本课程,组织了天文活动等。,相关教育机构也开展了各种观星活动和天文研究,在天文科学普及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也有20多所高校开设了天文专业,为培养天文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天文学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天文科学教育仍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

刘继峰认为,目前中小学天文科普教育普遍教材陈旧,缺乏新知识跟上前沿热点,望远镜等天文设备往往投入几十万或上百万,设备设施缺乏标准化导致后期运维成本高。很多学校的天文课程都难逃“一无所有”的结局。同时,作为当前科学教育最重要的场所之一,科技场馆多集中在大中城市,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很难得到科学素质教育。

为此,刘继峰指出:“要全链条设计、全链条思考,持续、系统地开展全国中小学天文科普教育。”

标准化让天文教学不再“曲高和寡”

为了解决过时教材缺乏的问题,未来天文科普教育联盟将依托北师大的专家团队编写教材。“标准化的教材坚定了一线教师的信心。希望教材也可以用来开发实验材料,学校写出来后尽快试用,反馈修改的建议。”广东顺德德胜学校教师周说:“我们非常愿意做一所实验学校。”

鉴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没有专业的天文教育背景,北师大教师张莉透露,天文科教联盟将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的培训体系,提高天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光学天文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正阳也表示,天文科教联盟将制定一个标准化的指南,帮助中小学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并提供统一的维护计划,这将使天文望远镜的使用、维护和购买更加方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

目前,该联盟已经选择了一些学校作为试点进行探索。“我们希望到2024年,天文课程能在5-10年内辐射数百所学校,服务全国25万所中小学。”刘继峰说。

“希望通过天文科普教育,营造一个自由的仰望星空的环境,让有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人不断‘涌现’。”张莉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分享:

weixin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